题君山(曾于方外见麻姑)

作者:李景俭 朝代:唐朝诗人
题君山(曾于方外见麻姑)原文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自是浮生无可说人间第一耽离别
无聊成独卧,弹指韶光过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元是昆仑山顶石,海风吹落洞庭湖。
 曾于方外见麻姑,闻说君山自古无。
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
【题君山】 
望断金马门,劳歌采樵路
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所志在功名,离别何足叹
芳草句,碧云辞,低徊闲自思
题君山(曾于方外见麻姑)拼音解读
qīng qīng yuán zhōng kuí,zhāo lù dài rì xī
zì shì fú shēng wú kě shuō rén jiān dì yī dān lí bié
wú liáo chéng dú wò,tán zhǐ sháo guāng guò
jīng kǒu guā zhōu yī shuǐ jiān,zhōng shān zhǐ gé shù chóng shān
 yuán shì kūn lún shān dǐng shí,hǎi fēng chuī luò dòng tíng hú。
 céng yú fāng wài jiàn má gū,wén shuō jūn shān zì gǔ wú。
guī yàn shí gù cháo,jiù rén kàn xīn lì
【tí jūn shān】 
wàng duàn jīn mǎ mén,láo gē cǎi qiáo lù
shān shàng céng céng táo lǐ huā,yún jiān yān huǒ shì rén jiā
xīn zhú nán yún shì,xíng suí běi yàn lái
suǒ zhì zài gōng míng,lí bié hé zú tàn
fāng cǎo jù,bì yún cí,dī huí xián zì sī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相关翻译

李广布疑云  飞将军李广带100多名骑兵单独行动,路上望见匈奴骑兵有几千人。匈奴看见李广等只有100多骑兵,以为是诱兵之计,都很惊疑,于是奔驰到山地摆好阵势。李广的部下毫无准备,遇
九曲黄河从遥远的地方蜿蜒奔腾而来,一路裹挟着万里的黄沙。既然你从天边而来,如今好像要直飞上高空的银河,请你带上我扶摇直上,汇集到银河中去,一同到牛郎和织女的家里做客吧。 注释⑴
魏承班的词风以浓艳为主,描摹细腻,有柔情似水,“剪不断,理还乱”的妙处。譬如《玉楼春》第一首写春情闺思,虽说景物不外乎燕花帘月之类,情感亦不出于愁泪伤心这一些个,但词语的连缀和整体
高祖圣文章武明德孝皇帝上之下天福二年(丁酉、937)后晋纪二后晋高祖天福二年(丁酉,公元937年)  [1]春,正月,乙卯,日有食之。  [1]春季,正月,乙卯(初二),出现日食。
宣皇帝名懿,字仲达,河南温县招贤镇人,姓旦垦。他的祖先是帝直盐之子重整的后代,即夏官祝融。经历了唐、虞、夏、商各朝,承袭这一官职。到了周朝,改称夏官为司马。其后代猩伯丛塞,在旦宣工

相关赏析

作者赞颂牧童清闲恬适,不追求名利的生活,他认为人应活得悠闲自在,不应受名利所驱
这是一首托物寄兴的诗,没有什么艰涩的意象,很清新淡雅,并且浅近直白。诗人借菊花以自比,在诗词中属于香草美人笔法。首联诗人先描写故园中的菊花淡放的情形,开得并不张扬,而是淡淡的幽然的
这首诗是作于公元749年(天宝八载)。这年春天,李白从兖州出发,东游齐鲁,在金乡遇友人韦八回长安,写了这首送别诗。詹锳《李白诗文系年》认为这首诗作于746年(天宝五载)李白离朝之后
《暗香》、《疏影)同咏一题,是不可分割的姊妹篇。《暗香》以梅花为线索,通过回忆对比,抒写今昔盛衰之感。关于《疏影》的题旨,前人的解释却纷纭歧异,差别很大。一说感徽、钦二帝被虏,寄慨
○王颁  王颁字景彦,是太原祁地人。  他的祖父王神念,梁代时任左卫将军。  他的父亲王僧辩,任太尉。  王颁少时风流倜傥,文武双全。  他的父亲平定了侯景之乱,留下王颁在荆州作人

作者介绍

李景俭 李景俭 李景俭,字宽中,汉中王李瑀之孙。父李褚,官太子中舍。贞元十五年进士,历任谏议大夫, 性俊朗,博闻强记,颇阅前史,详其成败。自负王霸之略,于士大夫间无所屈降。 贞元末,韦执谊、王叔文在太子东宫执事,对他颇重视。永贞元年(805年)八月,唐宪宗李纯即位,韦执谊等八人先后被贬,李景俭因为守丧未遭波及。

题君山(曾于方外见麻姑)原文,题君山(曾于方外见麻姑)翻译,题君山(曾于方外见麻姑)赏析,题君山(曾于方外见麻姑)阅读答案,出自李景俭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长沙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csscss.org/1jazE/ZpA7mdqx.html